博物馆头条按:春节期间,宁波博物院的参观人数总计6.58万人次,单日最高参观人数超1.2万。其中,现象级大展“东方的起点——宁波与西安: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展成为“必打卡项目”。该展已开展两月有余,吸引超20万人前来观展。
“东方的起点”展是国内首次同时展现海陆丝大运河三大世界级线性文化遗产的展览,是宁波历史上规模最大、借展文物与等级文物数最多的临展,该展不仅是宁波文化领域的盛会,更是全国历史文化传承、交汇、展示、传播的重要载体,深深吸引业界及市民的目光。
本次展览汇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博物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宁夏固原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等全国39家文博单位的481件/套展品。展览何以吸引众多观众?何以汇集多家文博单位及大量文物展品?展品何以展现东西文化交流与融合?展览何以串联“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大运河”三大世界级文化遗产文物,实现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的融合对话,呈现史诗级的重磅大展?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博物馆又何以使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
“物从八方来”
展现宁波文化魅力
宁波,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互鉴的桥梁。“东方的起点”展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展示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主港之一的历史地位,汇集中西方大量珍贵文物,再为文明共赏搭建新舞台。
宁波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以境内的四明山为名,被设立为明州,并据山海之利,既是大运河的南端终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
自唐宋以来,宁波港便逐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之一,不断与外部建立贸易往来。这一历史背景为宁波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基础。唐代宁波天封塔地宫出土的唐代佛像,以及越窑青瓷在唐五代鼎盛时的器物(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都是该段历史的见证。
唐代宁波与西安丝路双城,也因为日本遣唐使的登陆访问,经大运河“串联”起来,共同讲述中外交流交往的故事。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宁波在今日也深刻发挥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在文物中深刻展现“美美与共”的文化魅力。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艺术和文化在展馆汇聚,文物类别极为丰富,涵盖了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漆木器,汉代的陶器、玻璃器、玛瑙饰品,唐代的精美瓷器、金银器、丝织品,宋元的石刻、钱币,以及明清时期的金银器、瓷器等,几乎囊括了所有文物种类,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与历史的盛宴。
宁夏固原博物馆珍藏的北周鎏金银壶,是目前我国境内出土最早的鎏金银壶,为萨珊系金银器的精品之作,此次原件首至宁波。壶身共雕有三组人物故事,内容涵盖帕利斯的审判、掠夺海伦和回归,充分反映出西方古典艺术在东方地区的渗透传播,其故事内容、艺术风格具有希腊、罗马的特点,是公元4-6 世纪中国、中亚和西亚文化交流的产物。
丝绸之路上的货币,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体现,更承载着不同地区文化、艺术、宗教等多方面的交流信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的东罗马皇帝查士丁一世金币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金币正面为浅浮雕皇帝胸像,背面是双翼天使像。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的隋酒神图驮囊陶骆驼为酒神题材,驮囊上模印图像可能与栗特工匠相关,该文物见证东亚文明与地中海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为希腊罗马—拜占庭艺术传入中国提供了确凿的新证据。
策展巧思
实现“跨时空融合”对话
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商贸、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和地域中各放异彩。而大运河则将两条丝绸之路紧密连接,共同构建了一个横跨南北、联通东西的庞大网络。三大世界级文化遗产跨时空对话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展览内容时间跨度近万年,文物数量庞大,高品质文物数不胜枚举。“海”“陆”丝绸之路的崛起时间不同,此次展览所借文物的来源地覆盖众多海丝古港,空间跨越中国东部长达9000余公里的海岸线。
为串联三大世界级文化遗产文物,实现“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的融合对话,展览紧扣时间线展开叙述,将庞大的时空线划分为五个篇章,每个篇章各有侧重,在展陈设计上用五种不同颜色展现,在增强视觉层次感的同时,使得观众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每个篇章的独特魅力。
“沉浸式”也是该展策划的关键词之一。展览牢牢把握线性文化遗产的特色:丝绸之路与大运河都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通过多媒体装置给予观众时间连续性的效果。
此外,展览还运用历史场景还原技术、互动电子屏幕等丰富的科技手段,生动重现丝绸之路的发展轨迹和历史生活风貌,让观众仿佛置身丝路。
展教并重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更“火”起来
在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当下,博物馆展陈以展教并重的形式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古老的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走进公众视野,让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宁波博物院在策划展览时,不仅注重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度,还力求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精心打造了“1+6”系列活动。
除了主体展览外,还包括10月已经在2024海丝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览会亮相的预展、“从西北到东南——丝绸之路与中国大运河”学术对话、“海陆丝路那些事”文化知识系列讲座、文创产品开发、“古韵丝途”文创非遗集市推广以及《返航·丝路一号》沉浸式剧游等六项配套活动。
其中,初三至初五举办的“古韵丝途”文创非遗集市将非遗与博物馆优势资源深度结合,吸引3.5万人参与。集市集合丝路沿线城市的品牌文创和非遗文创产品,带来沉浸式甬剧、十里红妆舞台剧、长安不倒翁表演、少儿传统戏曲等演出,观众们零距离观赏演出。集市累计销售额超过22万,其中丝路沿线城市博物馆的文创售卖火爆,冰箱贴、纪念币等等都是长红的品类。
这些活动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拉近公众与展览的距离,让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并喜爱上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让展览“火”起来,主办方还在博物馆外围、公共区域及宁波各商圈设置创意装置以供市民拍照打卡,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展览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提升了展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让公众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丝绸之路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东方的起点”展生动展示“海”“陆”丝绸之路背景下文化的多样性及东西文化交融,是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互鉴重要性的深刻诠释。